一、立冬簡介
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后,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預防疾病。同時,可早睡晚起勤曬太陽。
二、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是初冬的開始,飲食養生要少食生冷,宜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要增苦少咸,不可盲目“進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立冬過后不妨多泡腳,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
立冬節氣早睡晚起更有利于養生,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早晨最好等太陽升起后再起床,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人體陽氣的生發,使頭腦更清醒、靈敏,早睡晚起更適合老年人。
立冬后鍛煉有原則:別暴露皮膚,別劇烈運動,使皮膚毛孔完全放開,否則容易感冒,寒邪入侵。運動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但不要穿著過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為宜。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應選日照充足的時間段外出鍛煉,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誘發舊疾。可以在運動前先喝杯姜茶,或者保溫杯里泡上一瓶姜茶帶在身邊,暖身鍛煉不怕冷,還能預防感冒。
三、立冬養生,預防“五寒”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后“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
防頸寒:穿立領裝擋風寒
秋冬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專家介紹,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領裝不但能擋住寒風,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處。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專家稱,癥狀較輕的,可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
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專家介紹,雙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腳寒:常做足浴
足浴要注意三點: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飯后立即進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溫不宜太高。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