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夏季養生攻略!注意5個要點,多吃6種食物,讓你少生病!

shiyingbao

每日養生看科普

王忠鳳名中醫工作室

王忠鳳主任1988年考入黑龍江中醫學院中醫系學習5年,1993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從事中醫臨床20多年,師從龍江省中醫藥大學著名老中醫劉勤教授學習多年,擅長運用傳統中醫論辯證治療冠心病、高血壓、腔隙性腦梗塞、膽囊炎、膽息肉、脾胃病、月經不調、不孕不育、帶下等疾病。尤其擅長中藥湯劑與心理疏導相結合,治療抑郁癥、焦慮癥、失眠等精神類疾病。對小兒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厭食、多動癥、新生兒黃疸等治療辨證獨到,療效滿意。

隨著五月腳步的遠去,六月的熱烈登場,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正式來臨。

01

6月收獲的季節

每年在6月初,中原地區進入收麥季節,北方多逐漸進入干旱高溫,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

02

注意5個要點!

一、多補水

夏季氣溫明顯升高,人體進入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此時水分消耗較多,多種微量元素也隨汗水排出體外,只有多補水,才能保持代謝良好,彌補機體需求。

除了日常飲水,還可多食黃瓜、西瓜、生菜等食物,飲食清淡一些。

二、避暑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增多,容易出現煩躁、口干等狀況。汗出多時若體內的鉀沒有得到及時補充,容易出現倦怠疲勞、精神不振等癥狀。

因此,在預防暑熱、補充水分的同時要注意補充鉀。日常飲食可適量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如蕎麥、玉米、萵苣、鮮豌豆、毛豆、大豆、香蕉、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等。

三、飲茶

夏季暑氣重,以飲綠茶為佳。綠茶性味苦寒,有助于清熱、消暑、止渴,但綠茶微寒,不宜過度飲用,否則容易損傷人體陽氣,老年人或素有脾胃虛寒之人應少喝或不喝。

四、午憩

夏季容易感到慵懶、疲勞、沒精神,午飯后睡30分鐘,有助于減緩疲勞、恢復體力;也可以在午間適當曬曬太陽,充盛陽氣,有利于氣血運行,振奮精神,正所謂“春夏養陽”。

五、調養精神

清心寡欲,避免心火亢盛。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避免感受濕氣。芒種時節,雨水較多,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隨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

03

六大健康食物推薦

民以食為天,不合理的"吃"帶給人類很多疾病,但是會吃的人也能"吃"吃出長壽。下面為大家介紹六大健康食品,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常吃的吧。

一、蘋果

蘋果應該排在第一位。它的營養價值和功效就不用多說了,大人小孩都喜歡吃,也是家常水果,日常中我們也能每天吃到。

在秋冬季,如果你無法忍受生蘋果的刺激,你可以蒸或煮。成熟的蘋果更適合人體吸收營養,成熟蘋果的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優于生蘋果。

2.大蒜

大蒜可是出了名的健康食物,常吃對身體好處多多。其一是它能促進排毒清腸,其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幫助清除腸胃中的有毒物質,刺激胃腸黏膜,促進食欲,加速消化。其二就是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促進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和血糖值,預防動脈硬化。

除此之外,大蒜還能幫助人體減少體內的脂肪堆積,在食用大蒜的同時,可以增加體內某種瘦身物質的分泌,從而達到降脂的功效,所以,大蒜既能強身健體,也能達到減肥成效。

3.番茄

說到番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番茄中的番茄紅素能夠幫助人體預防動脈硬化,分解身體中的血凝塊并且預防血栓的形成。

當然,我們也要學會掌握正確的番茄食用方法,將番茄加熱之后食用,通常會比生吃番茄吸收的營養高出3倍,甚至更多,這主要是因為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在加熱后會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4.西蘭花

西蘭花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因為西蘭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成分,這些成分能夠更好地促進眾多免疫物質的生成。

此外,據相關研究顯示,西蘭花的營養價值要遠超于其他蔬菜,尤其是西蘭花的維生素C含量,幾乎在眾多蔬菜中名列前茅。

5.豆腐

豆腐被譽為“東方龍腦”,如果用大豆制成豆腐,消化吸收率可以提高到 95%。豆腐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由于其富含多種植物蛋白,進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動脈硬化,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據相關研究顯示,每天攝入半塊豆腐,就能夠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大豆中的蛋白質含量不僅豐富,而且質量也很高,甚至可以與雞蛋、牛奶等相媲美,而且其中的卵磷脂成分,還能保護腦神經,是維持腦細胞正常代謝和運轉的有利保障。

6.紅薯

紅薯不僅營養全面,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減肥和健美效果。由于紅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食用之后更易于讓人產生飽腹感,進而減少對其他食物的攝入量,達到減肥瘦身的效果。而人體適當攝入紅薯,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補中益氣的效果,對于脾胃虧虛的人來說,具有很大的幫助。

特別提示:經常吃有益于我們健康的食物,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而簡單常見的食物往往對我們最有益,健康飲食,健康生活,一起把健康吃出來!

王忠鳳名中醫工作室

健康咨詢·中醫診療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