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瀟雨 通訊員 王碩 蔡瑩瑩
“喜、怒、憂、思、悲、恐、驚”,畫中7張不同表情的面孔栩栩如生,這是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首席專家、國家級名老中醫李佩文教授辛丑年秋月所作。畫旁配有文字,介紹的就是“中醫七情”——不同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各種影響。其中還引用了《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期間,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的專家們共話抗癌養生,普及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相關知識,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了“中西合力,打好抗癌組合拳”科普會。會上發布了李佩文的《養生幽默漫畫選》,《中醫七情》就是這部漫畫選中的一幅。
科普會上,80歲的李佩文第一個登臺,演講主題就是“詩畫養生”。“我從1961年考入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以來,從醫已有60載,診治了千千萬萬名患者,深深體會到身心健康同等重要。隨著時代發展,我國的多發病種已由原來的寄生蟲病、感染、外傷等變成了‘三高’和癌癥。面對大量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癌癥患者,臨床醫生整天為患者吃什么、喝什么、生活上注意什么而費盡口舌。這一現象使人感到,要擴大對全民的宣傳。《養生幽默漫畫選》用幾張小畫,供讀者笑閱。”李佩文說。
《養生幽默漫畫選》全書分為“家常有樂”“偏頗言論”“晚霞夕陽有樂”“夕陽不樂”4個章節,共配有90余幅圖,并有相應詩作,靈感都來自于李佩文從事腫瘤臨床工作的經驗,內容涵蓋中醫治療、心理、飲食、鍛煉等養生康復知識。在書中,李佩文總結了腫瘤患者中“長壽者”的養生康復經驗,也介紹了一些失敗的案例,使患者樹立“腫瘤不等于死亡”的信念,從而增強患者及其家屬戰勝疾病的信心。
“幽默多來自臨床工作,只要留心,不難發現。”李佩文說,自己的工作中,有意思的對白太多了。醫生說病人“胃里有火”,患者卻說“我的胃早切除了”;醫生診斷患者“脾氣不旺”,患者說“我要多發脾氣才好?”……“把這些畫出來,太難了。”李佩文謙虛地表示,“我沒學過畫畫,只憑一時熱情斗膽一試,期盼讀者多提建議,繪畫界人士多多指正。”
多年前,李佩文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會上有記者邀請他寫些科普文章。“當時,我頭腦一熱又配上個小畫,沒想到受到讀者歡迎。這位記者鼓勵我爭取發表10篇,并設了專欄。我一口氣畫了100幅,一發不可收拾。后來,這些小畫作曾結集出版,出版社還為我開了專題研討會。我的畫難稱為漫畫,詩也勉強為打油詩,或僅是順口溜。”李佩文說。他提起一次經歷,日本漫畫家中村秀利來華訪問時曾告訴他,日本的科普書籍多是漫畫,而中國則多是文字。李佩文由此開始思考中國的科普書籍如何增加圖畫,來提高人們的閱讀興趣。他筆耕不輟,陸續完成《李佩文養生詩畫選》《與腫瘤病人談吃喝》《養病先養心》《養病要運動》等作品。
“如何用幽默畫為大眾健康服務,是要費一番腦筋的。我也企盼在防病治病中有更多的漫畫大作問世。借此呼吁各位愛寫愛畫的醫務工作者努力通過中醫藥文化普及,使中醫藥真正成為促進群眾健康的文化自覺。”北京中醫藥學會會長屠志濤在《養生幽默漫畫選》序言中這樣寫道。(王瀟雨 王碩 蔡瑩瑩)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