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改善,嚴重時需及時就醫。常見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飲食不當或藥物刺激。
1. 藥物治療
針對細菌性腸胃炎,醫生可能開具抗生素如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或頭孢類。病毒性腸胃炎通常無需抗生素,可服用蒙脫石散止瀉,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腹痛明顯時,解痙藥如顛茄片能緩解癥狀。
2. 飲食管理
發病初期選擇低渣流食,如米湯、藕粉、蘋果泥。癥狀緩解后過渡到軟爛食物,推薦蒸蛋羹、白粥、煮爛的面條。避免乳制品、高纖維蔬菜、辛辣食物及咖啡因飲品,恢復期每日少量多餐5-6次。
3. 生活護理
發熱期間臥床休息,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ml,可加少量食鹽。使用熱水袋熱敷腹部減輕痙攣,便后溫水清洗肛周。癥狀持續48小時以上,或出現血便、高燒39℃以上、意識模糊需急診。
腸胃炎治療關鍵在于控制癥狀和預防脫水。兒童、孕婦及老年人出現持續嘔吐腹瀉時,建議6小時內就醫。康復后兩周內避免生冷食物,逐步恢復腸道菌群可適量食用無糖酸奶。定期洗手、食物充分加熱是有效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