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可通過抑酸護胃、根除幽門螺桿菌、黏膜保護劑、中醫藥調理、定期胃鏡監測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膽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不良飲食習慣、藥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抑酸護胃:
質子泵抑制劑是核心治療藥物,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減輕黏膜損傷。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等,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可作為輔助選擇,適用于夜間酸突破現象。
2、根除幽門螺桿菌:
標準四聯療法包含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和鉍劑,療程通常14天。治療方案需根據當地抗生素耐藥情況調整,常見抗生素組合包括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根除治療后需進行呼氣試驗復查。
3、黏膜保護劑:
鋁碳酸鎂可中和胃酸并形成保護膜,硫糖鋁能在潰瘍面形成物理屏障。替普瑞酮等胃黏膜修復劑可促進前列腺素合成,增強黏膜防御能力。這類藥物宜在餐前1小時或睡前服用。
4、中醫藥調理:
中醫辨證多屬脾胃虛弱或肝胃不和,可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溫中健脾,柴胡疏肝散調理氣機。針灸取穴以足三里、中脘、胃俞為主,配合艾灸改善局部循環。需注意中藥與西藥的服用間隔時間。
5、定期胃鏡監測:
建議每1-2年復查胃鏡并取活檢,重點觀察腸化生范圍和程度變化。發現異型增生需縮短復查間隔,必要時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監測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水平有助于評估胃黏膜功能狀態。
飲食需定時定量,選擇易消化食物如山藥粥、蒸魚等,避免腌制、油炸及過燙飲食。戒煙限酒,減少濃茶咖啡攝入。保持情緒穩定,適度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注意餐具消毒,實行分餐制預防交叉感染。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可使用暖水袋熱敷上腹部。建立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癥狀加重時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