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才女畢業于江南大學,畫美人亦美
李曉林
夏至吃涼面、冬至吃餃子、小寒吃菜飯……插畫師李曉林在這組“24節氣美食”的圖畫里,以溫雅清新的筆觸畫下了節氣食俗,各色美食的香氣力透紙背,挑逗著吃貨們的味蕾。李曉林的這組圖片在人人網上發出后,引網友瘋轉。近日,她在抓緊完成24節氣全部美食作品。
繪圖講述節氣應景美食
李曉林的這組圖畫一共7張,每張一個節氣,搭配應景美食,集齊一套就成了精美的手繪節氣日歷,收藏于手機里可提醒自己什么節氣講究吃什么。夏至吃涼面、冬至吃餃子、小寒吃菜飯、大寒吃八寶飯、芒種煮梅、小滿吃苦苦菜。
在“冬至”的圖片說明里,李曉林附上了一句話,“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休,百官絕事。” 而“小滿”的圖片說明是“安息火熾,澄和心神”。“小寒”的配文是“天寒地凍北風吼,小寒時處二三九”。“大寒”配文“大寒為中者,上行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耐人尋味的文字,與文字交相輝映,恰到好處,古意盎然。
“文字不是我原創的,是我在一本養生的書上偶然看到的,感覺跟圖的意境很符合就摘用了。很雜亂,別見笑。” 李曉林謙虛地說。
6張圖片配上牛皮紙顏色的背景,加上古風十足的文字說明,迷倒網友那是必然。
創作靈感來自舌尖
被網友瘋狂點贊,作為作者的李曉林有些靦腆。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聯系上李曉林,聊起創作的初衷,她說:“其實挺機緣巧合的,一直對古風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想畫一系列民俗的東西,盡我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記錄。最近舌尖的美食很火,就想把節氣里的美食做一個梳理。打算畫滿一個節氣24幅。”
“我的專業是工業設計,并不是中文,所以畫這些畫之前,光是查資料就花了不少時間。”
她表示,在繪畫上沒有炫技,沒有夸張的表現手法,選擇了甚至略顯笨拙的寫實。一點一點地填充細節,一點一點地鋪出明暗,“回歸初心不過是想通過畫講故事,想讓別人看到的時候能回歸本源,質樸地描述一個你我身邊真實的24節氣。”
許多喜歡畫畫的網友詢問她的繪畫工具,她說,先在牛皮紙上面鉛筆起稿,簽字筆勾線擦掉鉛筆稿,這樣看起來會細致一些,再用水彩上色,水粉提高光澤度。
畢業于江南大學顏值很高
2006年,李曉林從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畢業后,開始進入職場。“坐過辦公室,但我一直放不下畫畫,所以索性辭職,自己開畫室,成了一名自由插畫師。”李曉林說。雖然自稱是個“窮畫畫的”,但李曉林對于美術的執著讓人欽佩。
此前,本報曾報道過她創作的一組“氣象勘測儀器發展史”圖片,也透著濃郁的復古風,這正是李曉林鐘愛的畫風。繼“氣象”在網上瘋轉之后,“節氣美食”作品再次引發網友追捧,她稱自己完全沒預想到,“感謝有這么多支持的朋友。評價太高,愧不敢當。要繼續堅持畫下去,才對得起大家對我的這份沉甸甸的信任。”
網友們贊道:“你的畫第一次幫大家理清楚了24節氣該吃啥,漲姿勢了。”有網友建議她抓緊創作剩下的節氣美食,比如大雪腌肉,可以畫臘肉。李曉林的態度顯得非常誠懇,“我梳理出來的東西只是冰山一角,對民俗了解不多,很希望有專業人士給予指正。”
值得一提的是,李曉林同時還放出了一張自己的照片,網友贊其美貌,“自己就美得像幅畫,還天天畫畫。”“人美畫更美!”記者了解到,身為北方人的她卻有著江南女生的清秀五官,果真才貌雙全。
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藝乙點評說:“用繪圖來詮釋24節氣,是個新鮮的方式。這位畫家的做法值得點贊。民俗誕生于民間,只有接地氣才能傳承下去。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通過這種形式對中國民俗多些了解。”(記者 徐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