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九種體質特征辨識及養生方法

shiyingbao

中醫九種體質特征辨識及養生方法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不同的人,身體狀況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身體狀況,需要不同的養生方法,因而“個體化養生”便成為了一種合理選擇。在進行“個體化養生”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辨清自己的體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避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有的放矢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向長命百歲的目標靠近。

一、平和體質

體質特征:這類人體形均稱健壯,膚色潤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靈敏,唇舌紅潤,頭發稠密有光澤。性格隨和開朗,精力充沛。耐受寒熱,不易疲勞,睡眠良好。胃口不差,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形成原因:先天稟賦良好,后天調養得當。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即使患病也易痊愈。

保健原則:重在維護,飲食有節,勞逸結合,堅持鍛煉。

起居養生:生活起居順應四季氣候特點,保證充足睡眠。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根據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不可過度勞累,不傷不擾,順其自然。

飲食調養:常吃五谷雜糧、瓜果蔬菜;少食油膩及辛辣食品,戒煙限酒。進食應有所節制,不可過饑過飽。不要偏寒偏熱,少吃油鹽。

藥物調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和為貴,以平為期;且不可亂進補品,使平和質轉成偏頗質。平時可飲用四季養生茶,秋冬雪梨湯。可堅持按摩足三里、涌泉穴等保健穴位。

精神療養:保持心態平和,開朗樂觀,與人為善,和諧上進,樂于合作,多交朋結友,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

二、氣虛體質

體質特征:氣虛質的人多肌肉松軟,語聲低弱,呼吸短促,易出汗疲勞,體力勞動稍強就容易累。性格偏內向膽小,喜歡安靜,不愿冒險。免疫力差,易患病且病情纏綿。

形成原因:先天本弱,后天失養或病后氣虧,或年老體弱,過服瀉藥。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虛勞、肥胖、自汗等病,病后康復緩慢。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保健原則:益氣固本,健胃補脾。食宜甘溫,藥宜益氣。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起居規律,避免過度勞動和熬夜,免傷正氣。運動要量力而行,堅持適度體育鍛煉,可做一些柔緩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或打太極拳等;不宜做大負荷或出大出汗的運動,避免汗出傷風。

飲食調養:宜吃性平偏溫,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糯米、小米、黃豆、白扁豆、紅薯、土豆、山藥、胡蘿卜、大棗、桂圓、蘋果、龍眼肉、蓮子、板栗、牛羊肉、雞肉、鰱魚、香菇、蜂蜜等。少吃青蘿卜、檳榔等耗氣食物。飲茶宜選紅茶,不宜飲綠茶。藥膳可選用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山藥桂圓粥(山藥100克,桂圓15克)及粳米山藥蓮子粥、黃芪母雞湯、人參湯。少吃油、鹽。

藥物調理:中藥調補要慢慢補,不可滯傷胃氣。可酌情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太子參、西洋參等。脾氣虛宜選四君子丸、補中益氣丸或參苓白術散。肺氣虛常感冒自汗宜服玉屏風散。腎氣虛宜服腎氣丸。平時可按摩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艾灸氣海、百會等穴位。

精神療養:欣賞書法、繪畫、戲曲或養喂花鳥魚蟲等。多知足,少攀比,避免過度思慮。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多與人交流和溝通,多聽節奏感強、歡快、輕松、令人振奮的音樂。保證充足睡眠,平時可閉目假想一些美好的事情。

三、陽虛體質

體質特征:陽虛質人多畏寒怕冷,尤其是頸背腰腿部怕冷。冬天手足冰涼。皮膚偏白,肌肉不結實。喜食熱飲,稍吃涼食就感不適甚至腹瀉。大便稀溏,易患五更瀉。性格沉靜內向,喜歡安靜,耐夏不耐冬。

形成原因:先天不足或病后陽虧,或年老陽衰,亂喝飲冷,濫用涼藥。

發病傾向:發病多為寒證。易患痰飲、腫脹、咳喘、腹瀉、性功能下降、痹病(關節炎類疾病)等癥。感邪易從寒化。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保健原則:飲食宜溫陽益氣,起居要保暖,運動應避風寒。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居住環境避寒就溫,多曬太陽,多泡溫泉,勤泡腳。夏天不宜劇烈運動,以免大汗亡陽。切忌連續熬夜損傷元氣。房事應有所節制。冬天要選天氣好的時間戶外活動,避免寒冷損傷陽氣。多運動,可散步、打太極拳升發陽氣。

飲食調養:多食溫補陽氣及甘溫益氣食物如牛羊肉、狗肉、鹿肉、蔥、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桂圓、荔枝、腰果。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綠茶等及各種冷飲。夏勿貪涼,冬宜溫補。藥膳可選用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15克、生姜五片、羊肉100克)、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20克、韭菜30克)。少吃油鹽。

藥物調理:宜酌情選用巴戟天、肉蓯蓉、補骨脂、杜仲、菟絲子、狗脊等中草藥。腎陽虛者可選用中成藥金匱腎氣丸,脾陽虛者可選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堅持每晚用約45度熱水泡腳15分鐘。平時可按摩氣海、足三里、合谷、涌泉穴。艾灸關元、大椎、命門穴;拔罐肺俞、風門穴。

精神療養:平時多聽一些激昂,高亢、豪邁的音樂,防止悲愁憂慮和驚恐。廣交朋友,善于與人溝通,以調節自己的情緒,樂觀向上,避免消沉。

四、陰虛體質

體質特征:陰虛質的人多體形偏瘦,手足心易發熱,臉上時有烘熱感,面頰潮紅或偏紅,皮膚干燥,口舌鼻孔干燥,眼睛干澀,大便干燥。性情急躁,容易失眠。舌紅少苔或花剝苔,脈細數。

形成原因:先天不足,久病失血,縱欲耗精,積勞傷陰,過食辛燥。或源于父母孕育時體弱,或年長受孕、早產,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

發病傾向:易患長期低燒及復發性口瘡等病。易虛勞、不寐、便秘、失精、消渴。不耐暑、熱、燥邪。

原則:食宜甘潤,藥宜養陰。避免過度勞累,忌熬夜,運動勿太過。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炎熱夏季注意避暑,避免劇烈運動。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居室環境宜安靜。應穿淺顏色散熱透氣性好的棉織、絲綢衣服。房事應有所節制。鍛煉身體適合柔緩運動,不宜做汗出太多的劇烈運動,可打羽毛球、太極拳、散步等,以靜為主,動靜結合。

飲食調養:多食甘涼滋潤食物如綠豆、冬瓜、芝麻、百合、銀耳、蓮藕、木瓜、無花果、茼蒿、菠菜、雪梨、石榴、葡萄、檸檬、蘋果、梨、香蕉、鴨肉、海參、蟹肉等。少食溫燥辛辣香濃食物如羊肉、狗肉、蔥、姜、蒜、辣椒、韭菜、葵花子、酒、咖啡等。藥膳可選用沙參粥(沙參15克、粳米100克、冰糖5粒)、百合粥(粳米100克、百合15克、白砂糖10~20克)、枸杞粥(枸杞20克、粳米100克)、桑椹粥(桑椹30克、粳米60克)及銀耳山藥蓮子粥、雪梨百合膏等。少吃油鹽。

藥物調理:藥物可選用沙參、麥門冬、天門冬、百合、山藥、烏梅、玉竹、女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蓮草、生地黃、熟地黃、黃精、枸杞子、桑椹、燕窩、冬蟲夏草等藥物。中成藥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逍遙丸等。因養陰藥物多滋膩,久服傷胃,故不宜久服。常自行按摩太溪、三陰交、照海穴、涌泉穴。

精神療養:陰虛證者多性情急躁,故應養成冷靜、沉著的性格,保持穩定心態,切忌急躁從事,少與人爭論以減少激怒。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少參加競賽性的文娛活動,多聽些舒緩的輕音樂,以緩解緊張情緒。

五、痰濕體質

體質特征:痰濕質的人由于水液內停而痰濕凝聚,易體形肥胖,腹部肥滿,眼睛浮腫。經常感到肢體酸困沉重,口黏膩或甜,咽部痰多有賭感。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常感胸悶痰多,喜食肥甘甜黏。舌苔厚膩,脈滑。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于忍耐。

形成原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過食肥甘,或情志失調,過度安逸。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肥胖、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癥。

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保健原則:化痰祛濕,藥宜溫化,飲食宜清淡,起居惡潮濕,運動宜漸進。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天氣晴朗時多進行戶外活動,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氣候陰冷時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受寒淋雨。居室宜溫暖干燥,不宜陰冷潮濕。堅持鍛煉如散步、慢跑,運動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以微微汗出為佳。不宜過于安逸,貪睡臥床。衣著寬松,面料以棉麻絲等天然纖維為主。

飲食調養: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蔥、蒜、海藻、海帶、山藥、冬瓜、白蘿卜、南瓜、紫菜、洋蔥、包菜等。忌吃飴糖、柚子、李子、柿子、砂糖、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少食貝類海產品及油鹽,少飲酒吃宵夜。忌吃生冷性寒之品。夏多食生姜,冬少進補品。藥膳可用山藥薏苡仁小米粥、海帶冬瓜蝦仁湯。

藥物調理:中醫對于痰濕體質以祛濕化痰為主。常用藥物有黨參、蒼術、白術、茯苓、陳皮、砂仁、澤瀉、瓜蔞、荷葉、橘紅、豬苓、冬瓜皮等。還可用荷葉15g,泡水當茶飲,適量頻服。中成藥可選二陳丸、陳夏六君丸、越鞠丸等化痰祛濕方。可常按摩豐隆、中脘、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

精神療養:保持心境平和,節制大喜大悲,培養業余愛好,多參加社交活動,適度讓自己緊張起來。培養魄力和決斷力,遇事不宜過度思慮,要看得遠、想得開、放得下,少生悶氣少計較,消除不良情緒,爭取歡快生活。

六、濕熱體質

體質特征:濕熱質的人臉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易生粉刺痤瘡,口苦口干有異味,口腔易上火,身重困倦,性格急躁易怒,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發熱多黃赤。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帶下色黃。

形成原因:系先天稟賦不足或久居濕熱之地。或喜食肥甘辛辣,長期飲酒,濫用補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及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保健原則:食宜清淡忌辛溫,藥宜清熱祛濕,居避暑濕,增強運動。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戒除煙酒,不要熬夜。多戶外活動,常曬太陽。暑濕季節減少戶外活動,避免淋雨受寒及感受暑濕,保持居室干燥。衣著寬松,面料以棉麻絲等天然纖維為主。保持二便通暢。穿衣寬松透氣。適合強度鍛煉如長跑、爬山、游泳、打球以消耗體內多余熱量。

飲食調養:多食清淡食品如空心菜、莧菜、芹菜、薺菜、苦瓜、黃瓜、冬瓜、藕節等蔬菜。適量吃西瓜、綠豆、赤小豆、豆腐、薏苡仁、鴨肉。少食辛溫助熱食物如韭菜、生姜、花椒、辣椒、麻辣油炸食物。忌食辛溫滋膩食品如羊肉、狗肉或火鍋、烹炸、燒烤以及肥肉、粘糕、鲇魚等粘膩食物。少吃油鹽少飲酒,多喝白開水及涼茶。可用石竹茶、苦丁茶、蓮子芯、竹葉、玉米須等泡茶飲。藥膳可用綠豆茶、薏仁粥、竹葉水、荷葉茶等。

藥物調理:可選用佩蘭、霍香、枙子、龍膽草、茵陳、蓮子心、苦參、黃芩、黃連、澤瀉、大黃等中藥。中成藥可選用六一散、清胃散、瀉黃散、三黃片,甘露消毒丹、黃連上清丸。脾胃濕熱者用瀉黃散。肝膽濕熱者用龍膽瀉肝丸。常按摩陰陵泉、曲池等穴位。常做大椎穴拔罐、督脈或膀胱經刮痧等療法疏通經絡,達到清熱利濕的作用。

精神療養:以靜制動,克服躁動心煩情緒,多聽舒緩,悠揚有鎮靜作用的樂曲。保持穩定心態,遇事不宜過度思慮,要想得開放得下,少生悶氣少計較。

七、血瘀體質

體質特征:血瘀質的人因瘀血內阻血液運行不暢,故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口唇色黯,舌質紫滯或有點片狀瘀斑,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刷牙時牙齦易出血,眼睛常有紅絲,皮膚常干燥、粗糙易見紫癜,易患疼痛,容易健忘煩躁,性情急躁。脈多細澀或結代。

形成原因:先天稟賦,跌打損傷,憂郁氣滯,久病入絡。

發病傾向:易患出血、癓瘕、胸痹及痛證,不耐寒邪。

保健原則:食宜辛溫,藥宜活血,加強運動促使血液運行。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居室宜溫不宜涼。不可過于安逸,少用電腦少熬夜,以免氣機郁滯而致血行不暢。衣著寬松。多走出戶外活動,舒展形體,放松心情。

飲食調養:宜食黑豆、海帶、紫菜、蘿卜、胡蘿卜、醋、綠茶、山楂、金橘、玫瑰花、桃花、月季花、田七苗、油菜、桃仁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及疏肝解郁的食物。忌吃烏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等酸澀之品及寒涼食物。少吃蛋黃、蟹子、豬肉、奶酪等滋膩之品。適量飲用葡萄酒、黃酒等。藥膳可選用山楂湯(山楂20克加少許紅糖)、當歸田七烏雞湯(烏雞250克、當歸15克、田七10克、生姜五片)或黑豆川芎粥、紅花煎等。少吃油鹽。

藥物調理:可用當歸、紅花、川芎、丹參、赤芍、大黃、雞血藤、桃仁、蜇蟲等藥物。中成藥可選用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復方丹參片、大黃蜇蟲丸、桂枝茯苓丸、丹參丸等。可按摩膻中、血海、太沖、三陰交、委中、曲澤等穴位。拔罐膈俞、肝俞。刮痧督脈或膀胱經以助活血化瘀。

精神療養:血瘀質多氣血郁結。要培養豁達開朗、樂觀向上的情緒,宜常看喜劇、滑稽劇,勿看悲劇和聽憂傷樂曲。陰雨霧霾天氣要設法調節好情緒,常和朋友聊天,培養新的愛好,及時宣泄不良情緒。

八、氣郁體質

體質特征:氣郁質的人多形體偏瘦,常悶悶不樂,情緒低沉,情感脆弱,焦慮不安,多愁善感,疑心大。易失眠驚嚇,無緣無故嘆氣,胸脅脹悶,乳房脹痛,咽有異物感,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差。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形成原因:先天遺傳,精神刺激受驚恐,所欲不遂憂郁思慮,工作壓力大。

發病傾向:易患抑郁癥、臟燥、百合病、不寐、驚恐,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女士易患乳腺疾病。

保健原則:藥宜理氣,食宜辛溫寬胸,起居宜動不宜靜,多參加群體運動。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多進行戶外活動,不要總待在家,要放松身心,和暢氣血。居住要安靜,防止嘈雜影響心情。睡前要避免飲茶、喝咖啡等提神醒腦的飲料

飲食調養:多食寬胸理氣食物如小麥、黃花菜、白蘿卜、海帶、海藻、大蔥、洋蔥,蒜、開心果、茴香、佛手、柚子、橙子、柑子、刀豆、金橘等。少吃收斂酸澀食品,如酸菜、烏梅、石榴、青梅、楊梅、酸棗、李子、檸檬、楊桃及寒涼滋膩食品。宜飲玫瑰茉莉花茶,少量飲酒。藥膳可用橘皮粳米粥(橘皮50g、粳米100g)、山藥佛手冬瓜湯(山藥50克、佛手50克、冬瓜150克)。少吃油鹽。

藥物調理:可選用山楂、香附、香櫞、柴胡、枳殼、麥芽、青皮、陳皮、薄荷、佛手、木香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之品。中成藥可選用逍遙丸、柴胡疏肝散、木香順氣丸、舒肝和胃丸、開胸順氣丸、越鞠丸等。每天叩拍膻中穴10~30次,或進行5分鐘推腹法,也可按摩內關、太沖、期門等穴位。

精神療養:有意識地培養樂觀向上的情緒及豁達開朗的性格,結交知心朋友。學會發泄,勿太敏感,遇事多從好處想,不鉆牛角尖。宜常看喜劇、滑稽劇,勿看悲劇。多聽歡快優美樂曲及時宣泄不良情緒,學會簡單快樂地生活。

九、特稟體質

體質特征:特稟質是一種對花粉或某種食物過敏的特異性體質,多由于先天性和遺傳因素造成的一種體質缺陷,包括遺傳體質、胎傳體質、過敏體質。對氣候環境適應力差,容易過敏,先天畸形,免疫力弱。

形成原因:先天稟賦,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藥物因素。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風團、紫癜、咽癢、鼻塞、蕁麻疹、花粉癥及藥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解顱、胎驚、胎癇等。對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保健原則:加強運動,涼血祛風,益氣固表,避免接觸過敏源。

起居養生: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起居應有規律,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室內裝修后不宜立即搬進居住。在春季和陌生的環境中減少室外活動,避免接觸各種致敏物質。不宜養寵物。

飲食調養: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葷素合理。少食芥麥、蠶豆、白扁豆、茄子、牛肉、鵝肉、魚、蝦、蟹、辣椒、酒、咖啡、濃茶等辛辣腥膻發物及含過敏物質的食物。藥膳可用烏梅粥(烏梅15g,黃芪20g,當歸12g)、固表粥:(烏梅、黃芪、粳米)及蔥白紅棗雞肉粥。

藥物調理:可選用黃芪、白術、防風、蟬衣、生地、烏梅、丹皮、當歸、黃芩、五味子、銀柴胡等藥物。中成藥可選用玉屏風散、逍風散、過敏煎等。可按摩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每日早晚捏鼻、擦鼻翼各1~2分鐘。可艾灸肺俞、風門、曲池、合谷等穴位。

精神療養:多關注具有積極意義的事物,培養樂觀情緒,淡定生活,避免情緒緊張,提高免疫力。

2016年4月1日編寫于昆明市永昌小區

附:“治未病”的含義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我國中醫界從古至今所遵守的“預防為主”的戰略思想。“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惡化)、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擋病變發生的趨勢,并在病變未產生之前就想好能夠采用的救急方法,這樣才能掌握治病的主動權,達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術”。古代名醫朱震享在《格致余論》中說:“與其求療于有病之后,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后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口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采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是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治未病包含三種意義:一是防病于未然,強調攝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轉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三是預后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愈后遺癥。

人生苦短,至多百年時光。名也好,利也罷,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身體健康。沒有健康的體質,即使名利雙收,也不會有幸福——世間這樣的例子多的是。無論青壯老少,有遠大理想、有事業心、有責任感,都無可厚非;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必須把“身體健康”視為“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因而,我們還沒有生病,或者一體檢有病,就要高度重視,趕快治療,讓身體早日恢復“平和體質”。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