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預制菜”躥紅!記者實訪:口味不好、不新鮮、價格高等是痛點

shiyingbao

干鍋肥腸、筋頭巴腦燉蘿卜、孜然羊肉、香干炒香芹、家常燉帶魚......這并不是在某家餐廳里報菜名,而是各種“預制菜”產品。

近兩年,“宅經濟”快速崛起,相比于外出就餐和餐廳外賣,主打懶人美食的“預制菜”成為了不少消費者的新選擇。

“預制菜”品質究竟如何?更受哪類群體偏愛?“私人定制”能否為該市場帶來突破?帶著這些與消費者、從業者密切相關的問題,中國城市報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走訪并采訪了相關專家。

圖為北京市盒馬鮮生超市現場。朱俐娜攝

1.“預制菜”消費者多為年輕人,目標群體難拓寬

在日常生活中,“預制菜”并不少見,其主要特色是為消費者免除切、洗、配料等烹飪的準備環節。盒馬、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多個商家都設置有“預制菜”區域。

據了解,以生產工序區分,預制菜可分為生制預制菜和熟制預制菜。以生產階段區分,預制菜可分為凈菜、半成品菜和成品菜。

走進北京東四環邊上的一家盒馬鮮生超市,記者發現,在入口一側,擺放著多種口味的方便火鍋,如成都風味青花椒金湯酸菜魚火鍋、重慶風味大紅袍花椒紅湯美蛙牛油火鍋、胡椒豬肚雞......

以花椒豬肚雞為例,該產品選用豬肚、雞肉,與豬筒骨一同熬煮,消費者在食用前,只需解凍,再水浴加熱10分鐘即可。

圖為北京某盒馬鮮生超市商品“家常燉帶魚”。朱俐娜攝

現場一位顧客告訴記者,她與朋友聚餐時曾購買過方便火鍋,不用提前處理肉類,吃的時候再加些凈菜,可以省去復雜的準備工作。

“真的很方便,如果有需要,還會購買。”她說道。

來到半成品菜區域,來來往往的消費者也不少。記者發現,僅10分鐘內就有18個人駐足于此,拿起菜品考慮是否購買,但最終只有3個人將商品放入自己的購物車。這期間,還有5個外賣員到該區域,為線上消費者取訂單所選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8個人中,僅有1位是老年人,看了看價簽便離去,停留時間不超過5秒鐘,其余都是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這也在一定程度折射出,目前“預制菜”的消費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分析報告》顯示,“預制菜”C端用戶中超過八成用戶年齡位于22-40歲,近六成為女性用戶。調研用戶中超八成用戶每周消費預制菜產品,顧客購買預制菜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青年是預制菜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

為什么“預制菜”更受年輕人青睞?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烹飪小白、宅家文化、外賣,以及懶人效應,都是讓新生代成為預制菜的主流消費群體的原因,也是令“預制菜”從幕后走向臺前的一個關鍵點。

特別是與外賣相比,“預制菜”不僅簡化了繁瑣的烹飪步驟,還滿足了年輕人做飯的儀式感。

“外賣多油重鹽,所以我更喜歡做飯,而且讓家人吃到自己親手做的飯菜,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一位顧客告訴記者。

那么未來,“預制菜”消費群體有望拓寬嗎?短期內或許并不容易。

“受飲食文化和飲食習慣影響,中國人更加偏愛新鮮食物。預制菜本身的制作和銷售過程與中國原有的飲食文化、養生文化相悖,因此其消費人群很難拓寬。”朱丹蓬說。

但這依然不妨礙“預制菜”市場規模蓬勃發展。

根據《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分析報告》,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預制菜在中國屬于剛起步階段,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冷鏈物流布局,之后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預制菜規模約為5165億元。

2.記者實際測評:“口味不好”“不新鮮”“價格高”仍是痛點

“預制菜”市場前景如此可觀,目前消費者的反饋又如何?

記者打開盒馬APP發現,在半成品專區,羅列著各種各樣的產品,細分為鮮做半成品、肉禽半成品、海鮮半成品、素食半成品等。

忙了一天的張女士下班回家后,打算在盒馬APP買些青筍做晚餐。出于方便、省時等方面的考慮,張女士瀏覽了“去皮青筍350g(凈菜)”。

但是,該產品的評價里多次提到“不新鮮”,由于擔心質量問題,猶豫再三,她最終選擇了未經處理的筍。

截圖由受訪者提供

點開“荷塘小炒(盒馬工坊-半成品)”,記者發現張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21條評價中,“不新鮮”“口味不好”等詞匯多次出現。

截圖來自盒馬APP“荷塘小炒(盒馬工坊-半成品)”評價區

另一款素菜半成品情況更嚴重,“香干炒香芹(盒馬工坊-半成品)”的全部評價為128條,大部分收到產品的消費者表示“香干酸了”“香芹不新鮮”。

截圖來自盒馬APP“香干炒香芹(盒馬工坊-半成品)”評價區

與蔬菜相比,盒馬的肉類半成品菜似乎更容易讓消費者滿意。

比如“鍋包肉(盒馬工坊-半成品)”共收到99條評價,關于“不新鮮”“口感不好”的評價遠遠少于蔬菜半成品。

截圖來自盒馬APP“鍋包肉(盒馬工坊-半成品)”評價區

記者同時發現,在美團買菜APP,肉類半成品評價同樣普遍優于蔬菜類。

在每日優鮮APP的凈菜區,評論情況較好。不過,這或許是由于評價區設置比較簡單,大部分評價無具體內容,通過星級反映消費者滿意度,只有個別評價提及不新鮮、口感不佳等問題。

叮咚買菜APP與每日優鮮APP相似,半成品菜肴和凈菜的有內容評價較少。而美團買菜APP的快手菜、凈菜好評率相對較高。

截圖來自每日優鮮APP“(免洗凈菜)火鍋蔬菜包550g*1份”評價區

在線下盒馬鮮生超市半成品區,記者也詢問了多位顧客。有兩位受訪者表示,口感奇怪。

其中一位顧客說:“蔬菜氣味有些怪,可能是由于液氮保存導致的,比不上自己現買現處理的菜味道鮮美。不過,對于我們這樣的廚房小白來說,半成品很方便,是不錯的選擇。”

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商品新鮮度一般,烹飪后味道還可以;但同時,價格方面偏貴,雖然確實很方便,因此并不會經常購買。

還有顧客告訴記者,她通常選購打折的半成品菜,相對來說,打折后性價比更高,而且,她相信大型商超的質量保證,只要不過期,商品品質不會有問題。

擔心價格昂貴的消費者,打折的臨期半成品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由于半成品菜的保質期較短,一般為5-7天,當天買當天食用,并不會有很大影響。以超市的鍋包肉為例,生產日期為2021年11月18日,保質期5天,11月22日該商品已經被貼上了5折標簽。

圖為北京市盒馬鮮生超市商品“鍋包肉”。朱俐娜攝

消費者所提到的“口味不好”“不新鮮”“價格高”是很多預制菜的痛點。價格方面,消費者可以購買臨期產品得到解決,那口味和新鮮度怎么保證呢?

朱丹蓬認為,預制菜所涉及的時間跨度比較長,所以它在食品安全、口味、口感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必定會造成食品的營養流失。這和高鐵的盒飯是一個道理,盒飯可以保存90天,營養和口感方面肯定會打折扣。不過,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些方面是可以改善的。但從整體來說,這是預制菜的硬傷,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3.“預制菜”口味單調,“私人定制”五年內不現實

事實上,“預制菜”已在我國發展多年,盡管目標群體有限,多家公司仍然看好預制菜市場,相繼開發新項目。

據AI財經社消息,2016年9月,下廚房孵化“三刻項目”,主打以周為單位的訂閱式半成品食材包,但在2018年底,該項目便宣布夭折。

2018年初,海底撈也希望在這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當時,海底撈旗下凈菜供應鏈品牌“菜嘟美”重新上線,售賣半成品菜。不過,菜嘟美官方微信在2018年6月便不再推送消息。

雖然下廚房和海底撈曾試水失敗,但多年來,半成品、凈菜等“預制菜”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同時,為了緊跟市場紅利,2011年以來,預制菜相關企業的注冊量每年都在增長。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1年預制菜相關企業的注冊量為1796家,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首次突破8000家,2020年注冊量達到十年之最,全年共新注冊1.25萬家,同比增長9%。截至2021年4月,我國共有7.19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

特別是今年以來,預制菜企業紛紛發布利好消息。

比如今年4月,蘇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味知香”)宣布成功上市,成為A股市場“國內預制菜第一股”。

海底撈也在各大官方渠道上線了“開飯了”系列產品;盒馬鮮生則升級盒馬工坊為3R(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 to eat)事業部;叮咚買菜推出“拳擊蝦麻辣小龍蝦尾”……據艾煤網統計,小龍蝦商品“拳擊蝦”上線一個半月時間,實現銷售額破億元。

隨著“預制菜”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工廠流水線式的半成品菜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嗎?從下圖的評價可以看出,同一款糖醋里脊,有人認為偏甜,有人卻覺得甜度還不夠。

截圖來自盒馬APP“糖醋里脊(盒馬工坊-半成品)”評價區

未來,“預制菜”有可能迎來“私人定制”嗎?

對此,朱丹蓬告訴記者:“盡管預制菜口味單調,但‘私人定制’目前并不現實。‘私人定制’是一個高端化發展方向,我認為未來五年內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記者:朱俐娜、張阿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