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天吃什么食物養生好?這9種食物別錯過

shiyingbao

進入秋季時節,天氣漸漸轉涼,太干物燥,我們的身體也變得“脆弱”起來,稍不留神就會感冒、咳嗽,肺病、心臟病等慢性病在這個季節也容易復發。因此,秋季要適當“進補”。那么秋季吃什么最補呢?事實上,真正的“養生高手”,并不是那些名貴的中草藥材或保健品,而是我們身邊一些非常普通的食材。

秋天吃什么食物養生好?

百合粥

秋季氣候干燥,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們時常會感到口舌無味、體內上火、喉嚨腫痛等不適。而百合可滋養肺部,提高肺功能,預防肺炎和咳嗽的發生。另外由于秋天天氣干燥,人們體內會積存大量的熱毒,讓肺部受到感染,引發各種疾病,多吃一些百合,可讓人體的熱毒排出,從而起到排毒養肺的作用。

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蓮子能夠幫助清熱降火。特別是對于心火旺盛的人來說,吃蓮子能夠有效降心火、清心安神,另外對于因為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瘡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蓮子能夠幫助防癌抗癌。蓮子中含有的氧化黃心樹寧堿能夠有效抑制鼻咽癌,另外子宮癌、肺癌患者也可以通過喝蓮子粥來幫助滋補身體,抵抗癌細胞。

梨子

梨子含有85%的水分和豐富的維生素、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而秋季空氣干燥,如若每天能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子,可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腰酸軟無力,主要是腎虛所造成的,栗子為腎之果,食之則能益腎。栗子能緩解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四肢無力、尿頻、胃寒腹瀉等癥。

栗子生食有止血功效,可緩解吐血、衄血、便血等一切血證;生栗子搗研涂敷,可輔療瘰疬解毒,筋骨腫痛及刀傷。

膳食適當佐以栗子,有助于緩解腰肌勞損、腰腿部關節炎、腳氣病、消化功能減退、口角炎、舌炎等癥。

柿子

柿子是應季食物,在秋季食用也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它只有到秋天也才會成熟。柿餅上的柿霜具有清熱潤燥、化痰止咳的功效,對于肺熱咳嗽、喉痛咽干、口舌生瘡等不錯的效果。

芡實

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其補腎效果強于山藥,祛濕效果優于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后凍在冰箱里,還可較長時間保存食用,補腎效果更好。

獼猴桃

秋天氣候干燥,很多人會相對的缺乏一定量的維生素,而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而且還含有一定的血清促進素,可幫助穩定情緒。也是秋季的不錯選擇。

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本草綱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花生中富含色氨酸,是5-羥色胺合成的必需成分,而5-羥色胺是一種重要的調節情緒的成分。如果神經細胞缺少5-羥色胺極易出現抑郁癥狀,而食用花生即可改善。

花生中富葉酸,在備孕期間吃花生可以補充葉酸,防止胎兒畸形;而且孕婦食用花生可以降低小兒患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如小兒哮喘。

大棗

秋季較為干燥,而紅棗性味溫甘,入脾胃經,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解藥毒的功能。而且中秋前后就是大棗的收獲季節,鮮棗亦是維生素含量最豐富的。秋季人們的皮膚大多容易干燥,而新鮮大棗中維生素C含量豐富經常食用可使皮膚彈性增強,而且多食紅棗,有利于人們養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