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食物之妙論.doc 8頁

shiyingbao

《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食物之妙論——《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食物的意義和偏性1.“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素問*藏氣法時論》五谷為養,谷指的是糧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種,這是養生最好的食物。高級醫師應該是食醫。春天,養生食物應該注重糧食,因為春天并不產生新的糧食,主要糧食是頭一年的種子,而種子都是講究生發之機的。夏天,古代在《周禮天官》第十章提到,應該吃羹劑。因為夏天陽氣全都伏若在外,五臟里最為空虛,任何漬鹽的、味道比較重的東西,脾胃難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來吃,煮成羹來吃。秋天,古代比較注重醬劑。醬都是發酵的東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東西。冬天,注重飲劑。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經脈;另一方面可以取暖。中國古代的酒類似現在的醪糟,都是糧食發酵而成的,很淡。2.中國人的飲食習性中國人的飲食習性以纖維性食物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體現一陰一陽,動為陽,不動為陰。“道日用而不知”。使用筷子和走路都是陰陽。你可以不懂它,但不能背道而行。西方人用刀叉,肉食為主。魚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歡喝大量冷水,來去胃中的燥火。

慢慢在身體中形成一種濕氣,容易壯大和肥胖。中國人飲食講究和諧圓融,吃飯用圓桌,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貴賤尊卑。中國文化中喜“社稷”,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傳統文化中不是鼓勵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小米雖粒小,但它是種子,是可以發芽的,中國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發性。3.孔子的飲食觀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語。”“食不厭精”,吃東西一定要吃很精美的食物。“膾不厭細”,膾是把肉切成很細的絲。古代認為牛羊肉等五畜類食物營養價值很高,對人體是補益的,補精血。這種脂肪類的東西,適合老人60歲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細很細的,有益于消化。“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腐爛的食物一般不允許吃。“色惡不食”,食物的顏色不對的也不要吃。“臭惡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失飪不食”,烹調手法不對的不吃。比如雞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飪。鴨子就要烤。“不時不食”,不按季節,不按節氣去吃的東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認為就是不守時令。

要吃應季食物。食物有兩個方面:氣和味。按照時節去吃,守住其氣。“割不正不食”,烹飪時切割不對都不要吃。廚師如果連切割都做不好,烹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錯。做事烹飪要嚴謹。“不得其醬不食”,不同季節要配不同的醬,配伍不當也不可以食用。中藥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中國最早的寫過中藥的書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廚師。第一本關于飲食的書,也是一本關于中藥的書。“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過主食。古代認為主食是養生很重要的東西,五谷為養。吃菜不能代替主食,五菜為充。菜只是對主食的補充。“唯酒無量,不及亂”,酒可以多喝,這個酒類似于古代的醪(lao)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及亂,不要讓自己喝醉了。“沽酒市脯不食”,買的酒不喝,市場上買回來的肉脯也不吃。“不撤姜食”,古代鼓勵吃姜,“冬吃蘿卜夏吃姜,不找醫生開藥方”。“上床蘿卜下床姜”,晚飯應吃蘿卜順氣,利于消化吸收;早飯吃姜,姜助陽氣助生發,使陽氣更加振奮。每天要吃姜,晚飯一般不吃姜。“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負擔,奪心的氣,火生土,心為火,火就會生脾胃,如果胃的負擔特別重了,就會子盜母氣,要心火之氣。吃得多,會導致心臟的不舒服。

過節暴飲暴食很危險。老人過節見到兒女高興,喜則氣緩,已經耗了心氣,再暴飲暴食,子盜母氣,心就會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現危險。暴飲暴食表面損的是脾胃,實際上損的是心,心肺。“食不語”,吃飯時不要說話,吃飯說話有可能會噎住,不安全。孔子認為,人要慎重的,一個是齋,齋戒,也有吃飯的意思;祭祀時要懂禮,寧可不說話,也不要胡說話。還有一個是戰,認為戰爭會造成人心人民生活的動蕩。再有一個是疾病,疾病要很慎重,孔子是不亂服藥的。藥不見得是治百病的。中醫的原則:自己的健康自己來做主。任何疾病和人的身和心是密切相關的。得病不僅是生理上的反應,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反應。不如女性的心理癱瘓癥,小孩的心理發燒癥。有幾個重要的節氣是講究進補的。冬至:冬至相當于子時,是一陽生,一派主張吃當歸生姜羊肉湯;一派主張吃鴨子,鴨子氣是平的,以平陽氣。假如下午四時交冬至,冬至前(午飯),要補陽,吃當歸生姜羊肉湯;冬至后(晚飯),吃清淡的鴨湯。冬天可以進補,因為熱全在身體里,可以把一些不容易消化掉的東西都可以消化掉。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一共九天,買艾條熏神闕穴,肚臍周圍。臘八:喝臘八粥,大豆、小豆、米、紅棗、 桂圓、紅豆等等幾乎五谷全在里面,冬天時令對應腎,而豆類的東西是入腎的。喝臘八粥是補精髓的。立春:吃春餅。韭菜、豆芽、雞蛋這些東西全是助春天的生發之機的。吃要吃個明白,活也要活個明白,生病也要生個明白。食物的偏性4.食物也有偏性豆令人重,榆令人眠,合歡蠲忿,萱草忘憂。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酸走筋,走肝。辛走氣,走肺。吃辣的有時會打噴嚏。苦走血,走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