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當然是要講究養生的知識的,若連一些養生的知識都不懂還去胡亂的養生,不但不能改善自己的亞健康,還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情況,所以你若是真的想要好好的通過養生來改善自己的加快,不妨跟著小編一起看看以下文章,學些一些中醫養生的知識吧!
中醫講養生的知識大全
中醫講養生之道的知識大全
1.飽不洗頭,餓不洗澡。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汗水沒落,冷水莫澆。溫水刷牙,防敏固齒。
2.吃米帶糠,吃菜帶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青紅蘿卜,生克熟補。食不過飽,飽不急臥。
3.養生在動,養心在靜。心不清凈,思慮妄生。心神安寧,病從何生。閉目養神,靜心益智。
4.藥補食補,莫忘心補。以財為草,以身為寶。煙熏火燎,不吃為好。油炸腌泡,少吃為妙。
5.臭魚爛蝦,索命冤家。食服常溫,一體皆春。冷勿冰齒,熱勿灼唇。物熟始食,水沸始飲。
6.多食果菜,少食肉類。飲食有節,起居有時。頭部宜冷,足部宜熱。知足常樂,無求常安。
7.養生在勤,養心在靜。
8.人到老年,必須鍛練,散步慢跑,練拳舞劍;莫怕嚴寒,清掃庭院,繪畫添趣,心胸廣寬;
9.聞雞起舞,床不可貪,種花養鳥,習書覽篇;奕棋唱戲,房事莫貪,私事勿念,便宜勿占;
10.活動身體,貴在經常,心情舒暢,長壽健康;遇事勿怒,勞勿過偏,茶水勿濃,學習勿念;
11.飲食勿暴,少吃晚餐,吃飯勿語,切勿吸煙;低鹽低糖,勿食太咸,少吃脂肪,飯莫過量;
12.每日三餐,調劑適當,蔬菜水果,多吃無防;按時入睡,定時起床,起身要慢,勿急勿慌;
13.飲酒勿過,名利勿鉆,閑氣勿生,胸懷要寬。
14.心無病,防為早,心里健康身體好;心平衡,要知曉,情緒穩定疾病少;
15.練身體,動與靜,彈性生活健心妙;要食養,八分飽,臟腑輕松自疏導;
16.人生氣,易衰老,適當宣泄人歡笑;品書畫,溪邊釣,選擇愛好自由挑;
17.動腦筋,不疲勞,思睡養心少熱鬧;有規律,健身好,正常生活要協調;
18.常搓手,可健腦,防止凍瘡和感冒。
19.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臍,冬不蒙頭。白天多動,夜里少夢。
20.睡前洗腳,勝吃補藥。晚上開窗,一覺都香。貪涼失蓋,不病才怪。
21.早睡早起,怡神爽氣,貪房貪睡,添病減歲。夜里磨牙,肚里蟲爬。
22.一天吃一頭豬,不如床上打呼嚕。
23.三天吃一只羊,不如洗腳再上床。
24.枕頭不選對,越睡人越累。先睡心,后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
25.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
26.睡覺莫睡巷,最毒穿堂風。
27.睡覺不點燈,早起頭不暈。
28.要想睡得人輕松,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
中醫講養生的知識與小妙招
中醫第1方:瞬間止咳
冬天寒冷,是咳嗽高發季節,網上流傳很多小偏方,效果也差的很多,不過有一個方法值得一試:先取一個白蘿卜,洗凈去皮。將蘿卜切成丁,大小如黃豆。將切好的蘿卜粒倒入蜂蜜中浸泡,2個小時后把這種蘿卜蜂蜜汁倒出一大湯匙,以溫水稀釋,一天飲用4-5次,可以起到迅速止咳作用,此方法對于氣喘也有一定療效。
中醫第2方:冬季手腳冰涼
冬季多吃紅薯,因其富含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以及鉀、鎂等多種營養素。天冷時,喝一碗剛出鍋的紅薯粥或吃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都有助于抵抗寒冷。一天身體暖活活的,農村早飯冬天一般是紅薯玉米糊,好喝又保暖。
中醫第3方:臉上痘痘用蜂蜜
蜂蜜具有較好的滋潤和抗菌功能,取少量蜂蜜點在痘痘部位,會有不錯的改善哦。
中醫第4方:快速止瀉良方
秋冬季節,寒氣入侵腹部或吃壞了東西,常會出現腹瀉,教你一招,用茶葉一包10克左右(鐵觀音就可以),大蒜一頭(是一大頭,不是一小瓣哦),煮水,一次性喝下去,一天連喝2-3次,效果非常好。
中醫第5方:冬季皮膚瘙癢怎么辦
冬季皮膚瘙癢是血燥的表現,除了多喝水還要多吃降燥滋養的食物,白蘿卜,大白菜、柚子橙子也是不錯的。
中醫第6方:經??措娔X手機,多喝茶
經常用手機,看電腦的朋友,常喝綠茶、烏龍茶或鐵觀音。由于茶葉含豐富胡蘿卜素,能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對經常接觸電腦的人有保健作用,不但能減少電腦輻射對人體傷害,還能夠預防干眼癥。(風水)
關于中醫講養生的知識有哪些
中醫通常用“臟腑”來總稱人體的內臟。
五臟指:心、肝、脾、肺、腎(心外面有心包經)
六腑指:小腸、大腸、膽、胃、膀胱、三焦。
臟腑共同配合,五臟為主帥,六腑為輔佐,才能共同完成人體的各種功能。由此出現了物種表里關系:肝與膽相表里,心與小腸相表里,脾與胃相表里,肺與大腸相表里,腎與膀胱相表里。
一、肝與膽
肝與膽互為表里?!案沃鞑匮?,肝有儲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說。肝氣條達有升發疏泄的作用,可舒暢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氣和、神情怡然。
(1)“肝開竅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氣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肝火上炎,可是雙目肝赤、肝虛則會雙目干澀,視物不清。
(2)“肝主筋,其華在爪”,肝的精氣充足能養筋、筋壯肢體靈活自如,指甲豐滿光潔、透明、呈粉色;肝虛則筋發硬,活動遲鈍不靈,指甲糟臟,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則傷肝”肝氣調達順暢,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氣和,與人交往親和友善,肝瘀氣滯則易生怒火,目光兇狠,臉趁呈絳色,體內臭氣鼓脹,令人厭惡而避之。
肝陰包括血液和全身筋與肌肉運動時所需的潤滑液——陰津,肝陰足,身體輕松自如,內心自信,不慍不和。肝的不適之證分陽亢和陰虛,無論屬于哪一種情況都會影響形象美,調肝要區別陽亢和陰虛,其不同的特點分別如下:
1.肝陽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氣力;肝陰者性情焦躁但疲憊不堪。
2.肝陽亢眼紅,干澀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脹,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陰虛者眼窩內凹,或干澀視物模糊,或迎風流淚,或眼花,或色盲,或視網膜脫落,黃斑性病變,白內障,重則患神經炎。
3.肝陽亢飯后兩肋下脹滿,或右肋常脹痛;陰虛右肋常隱隱作痛。
4.肝陽亢者雙腳躁動不安;陰虛者兩腿酸軟。
5.肝陽亢者遇事焦躁,處事不周;陰虛者辦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與小腸
中醫講的心包括心臟和大腦。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臟在想而是講大腦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中樞神經活動的主宰,對其它臟腑的功能起領導作用,氣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悅,神采奕奕。容光煥發,心氣虛的人心悸,二目無光,興致索然,重則厭食。
(1)心氣足面有光華
心氣足者臉色白里透紅,皮膚光滑柔軟,細嫩;心氣虛者面色無光,毛孔粗大,因其鎖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陽。
(2)心氣足聲圓音亮
心氣足的人聲如響鈴,樂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氣虛者聲音低沉,常吁短嘆,少言寡語,抑郁不歡,心氣虛者病因各異;或勞累過度,或心情抑郁而暗耗心陰;或受刺激郁郁不歡;或步入中年氣虛;或大病初愈氣已傷矣。
調心也有陰陽之分;心陽不足,耗陰生熱;心陰不足,欠熱傷氣,陽虛或陰虛的特點分別如下:
A、“舌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為陽虛,舌瘦而苔躁紅者為陰虛。
B、舌尖有潰瘍者,舌白為陽虛,舌紅為陰虛。
C、長吁短嘆自汗者為陽虛,面紅燥熱自汗者為陰虛。
D、心區憋悶,透不過氣,心里怯懦者為陽虛,心區燥熱,煩悶易發火者為陰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