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生兒疾病有哪些 (新生兒疾病的種類有哪些)

shiyingbao

新生兒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和產傷等,常見種類有新生兒黃疸、肺炎、敗血癥、先天性心臟病等。及時篩查和干預是關鍵。1. 感染性疾病

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易受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常見感染包括新生兒肺炎、敗血癥和鵝口瘡。肺炎多由分娩時吸入羊水或產后感染引起,表現為呼吸急促、發紺;敗血癥常見發熱或體溫不升、反應低下;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導致口腔黏膜白斑。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如青霉素、頭孢曲松或制霉菌素。保持環境清潔、母乳喂養可增強免疫力。

2. 代謝性疾病

先天性代謝異常如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等需通過新生兒篩查發現。苯丙酮尿癥因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導致智力障礙,需終身低苯丙氨酸飲食;甲減患兒需終身服用左甲狀腺素鈉。半乳糖血癥患兒需避免乳制品。這些疾病若未及時干預會造成不可逆損害,出生72小時后足跟血篩查至關重要。

3. 先天性畸形

包括先天性心臟病、消化道畸形和神經管缺陷等。室間隔缺損、法洛四聯癥等先心病可能出現喂養困難、青紫;先天性幽門狹窄表現為噴射性嘔吐;脊柱裂可見背部包塊。超聲產前篩查可部分發現,生后需外科手術矯正。孕前補充葉酸、避免致畸因素可降低風險。

4. 產傷與特殊生理狀態

產傷包括頭顱血腫、鎖骨骨折等;生理性黃疸多在生后2-3天出現,2周內消退。病理性黃疸需藍光治療,嚴重者換血。新生兒溶血病由母嬰血型不合引起,Rh陰性母親需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預防。早產兒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需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新生兒疾病預防重于治療。規范產檢、新生兒篩查、疫苗接種是三大防線。家長需掌握正確喂養方法,注意體溫、呼吸、反應等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就醫。出生后28天內是救治黃金期,早期診斷干預能顯著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