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貧血會導致組織器官供氧不足,典型表現為頭暈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嚴重時可引發暈厥或器官衰竭。血紅蛋白低于60g/L需立即就醫,常見病因包括缺鐵、失血、造血功能障礙等。
1. 癥狀表現
頭暈頭痛是腦缺氧的早期信號,伴隨注意力下降和耳鳴。體力活動后心悸氣短明顯,靜息狀態下心率超過100次/分鐘提示代償性心動過速。皮膚黏膜蒼白以眼瞼結膜和甲床最易觀察,重度貧血可能出現匙狀甲或脫發。消化系統癥狀包括食欲減退、腹脹,部分患者出現異食癖。
2. 病因分析
缺鐵性貧血最常見,與長期飲食缺鐵、慢性失血相關。女性月經量過多、消化道潰瘍出血是主要誘因。巨幼細胞性貧血由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導致,常見于長期素食者和胃切除術后。再生障礙性貧血屬于造血干細胞異常,接觸苯類化學物質或放射線可能誘發。溶血性貧血與遺傳性紅細胞缺陷、自身免疫疾病有關。
3. 臨床處理方案
輸血治療適用于血紅蛋白低于60g/L,每次輸注2單位懸浮紅細胞。藥物補充需針對病因:缺鐵性貧血口服硫酸亞鐵325mg每日三次,配合維生素C促進吸收;巨幼細胞性貧血肌注維生素B12 500μg隔日一次。骨髓移植用于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術前需進行HLA配型。
4. 日常管理措施
飲食補充血紅素鐵優選動物肝臟、血制品,植物性鐵來源如黑木耳需搭配橙汁食用。避免濃茶咖啡影響鐵吸收,餐后兩小時再服用鐵劑減少胃腸道刺激。輕度貧血建議每周3次30分鐘快走,重度患者以床邊活動為主。監測指甲色澤和運動耐量變化,每月復查血常規。
嚴重貧血是危及生命的病理狀態,妊娠期女性血紅蛋白<70g/L或出現意識模糊必須急診處理。長期貧血會損傷心肌功能,規范治療同時需排查惡性腫瘤、腎功能不全等潛在疾病。建立貧血病因檔案有助于精準防治,輸血后需監測血清鐵蛋白預防繼發性血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