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積液指子宮腔內或輸卵管積聚異常液體,嚴重程度需結合病因判斷。常見原因有生理性積液、炎癥反應、子宮內膜病變、生殖系統畸形、腫瘤因素。
1、生理性積液: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不完全或排卵期卵泡液殘留可能導致暫時性積液,通常量少且無癥狀,無需特殊處理,1-2個月經周期后可自行吸收。
2、炎癥反應:慢性子宮內膜炎或盆腔炎性疾病會引起炎性滲出,積液多呈膿性或血性,伴隨下腹墜痛、異常陰道分泌物。需進行抗生素治療如頭孢曲松鈉聯合甲硝唑,配合局部熱敷緩解癥狀。
3、子宮內膜病變:子宮內膜息肉、內膜增生等病變阻礙經血排出,形成褐色陳舊性積液,可能伴有月經淋漓不盡。宮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必要時行診刮術或息肉切除術。
4、生殖系統畸形:先天性宮頸狹窄或子宮縱隔等結構異常導致經血潴留,青春期后出現周期性腹痛,超聲顯示宮腔擴張。需手術矯正畸形,如宮腔鏡下縱隔切除術。
5、腫瘤因素:子宮內膜癌或宮頸癌晚期可能引發血性積液,伴有消瘦、接觸性出血。需通過病理活檢確診,根據分期選擇根治性手術或放化療。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刺激。急性期可食用薏苡仁、冬瓜等利水食材,忌食辛辣發物。每周3次半小時以上的快走或瑜伽有助于盆腔血液循環,長期久坐者建議每2小時起身活動。絕經后女性出現不明原因積液需及時排查惡性病變,育齡期反復積液建議監測排卵功能。所有病理性積液患者應遵醫囑完成全程治療,定期復查超聲觀察積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