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艾葉的功效和作用(含艾葉的常用中成藥)

shiyingbao

艾葉,又稱為艾、艾蒿、大艾葉等,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艾葉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油,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桉葉精、樟腦、藏茴香酮、松油醇等。

艾葉的主要功效是調理氣血、逐寒濕。同時,艾葉也有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久痢、月經不調等功效。在藥理研究方面還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抗過敏、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艾葉的常見用法

內服:煎湯,3~9g;入丸、散或搗汁。

外用:搗絨作炷或制成艾條熏灸、搗敷、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

食療:

① 艾葉紅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棗5枚,艾葉15g,紅糖適量,水煎服。此法用于婦女痛經。

②姜艾雞蛋。

做法:生姜15g,艾葉10g,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后,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此法用于女子月經過多。

泡腳: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后泡腳。用艾葉做成或用純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腳捅里,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后再兌溫水泡腳。泡至全身微微出汗,再多喝些溫水并充分休息。

含艾葉的常用中成藥

艾附暖宮丸:功能主治是理氣補血,暖宮調經。用于子宮虛寒,月經量少、后錯,經期腹痛、腰酸帶下。

溫馨提示

1.宮寒經痛的讀者朋友注意了,此藥若再配合艾灸相關穴位,內外同補,效果更佳。

2.陰虛血熱者應慎用艾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