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照顧生病的孩子
這是周大夫出門診聽到次數最多的一個問題,也是父母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自從有了孩子以后家長們是天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擔心孩子吃的好不好啊,大小便是否正常,然而最害怕的還是孩子生病,尤其孩子晚上生病,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正是需要休息的時候,一旦碰上孩子晚上生病,就不得不拖著疲憊的身體起來照顧孩子,有時候甚至還要半夜打車去醫院,到了醫院還得掛號排隊,要是在流感季節,看病需要好幾個小時不說,關鍵是這段時間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真是讓許多父母心疼,同時去醫院還得防止交叉感染,所以想讓孩子少生病,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作為中西醫結合的兒科大夫,我經常告訴家長,想讓孩子少生病提高免疫力必須養好孩子的脾胃,中醫講:"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只有孩子脾胃好了,營養吸收也就好,再加上適量的運動,這樣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除了我們家長說的愛生病,從中醫角度講脾胃不好的孩子還有一些其他的的表現:比如常見的挑食厭食積食,還有吃的很多但是不長肉不長個,經常的便秘或者晚上睡覺不踏實總是磨牙踢被子等等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現,然而這些表象如果家長不注意不重視的話,往往就會造成孩子免疫力差愛生病。
門診上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來看病,主訴孩子發燒,在家里吃了退燒藥體溫也沒降下來,沒辦法所以就來了醫院,我看了下孩子舌苔黃膩,而且還伴有酸腐的口臭味,心里就基本確定孩子可能是積食引起的發燒,為了確定我的判斷,我問了孩子的飲食和大便,這位媽媽說,孩子前幾天很能吃,但是大便有些干而且很臭,大便顏色偏黑色,聽到這以后我已經能判斷孩子就是積食引起的發熱了,我告訴這位孩子媽媽,孩子由于脾胃功能差,消化能力弱,雖然吃得多但是吃進去的食物不消化,引起營養過剩,同時體內積食產生內熱,這樣一來孩子的體溫就會升高,也就是我們說的發燒了。只需要排出積食孩子的發熱就會退掉,于是給家長開了些健脾消食的中成藥,再告訴了家長幾個推拿的手法,家長很快反饋在吃完藥的第二天熱就退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