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路上,有歡喜,也有憂慮。有的人一年生倆,雙胞胎、龍鳳胎,令人羨慕;有的人求子得子,要女生女,而且基因還無比的強大,青出于藍且勝于藍。種種生育需求的滿足,看起來如瓜熟蒂落般毫不費力,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各類不孕不育逐年攀升 自然生育近成鏡花水月
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占12%-15%,即每10個育齡夫婦中,已超過1人患有生育障礙,患者人數超過5000萬。5000萬患者中女性占50%,男性占40%,夫婦雙方共同原因占10%,且隨著環境污染、生育年齡推遲、生活壓力等原因,不孕夫婦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也許,我就是那5000萬之外的幸運者;
也許,順其自然,到了該生育的時候就會自然生育;
也許,……
抱著太多太多的“也許觀”,在那些被掩藏的羞于人言、諱疾忌醫的青春期里,盼了一年又一年,很多青年男女錯過了絕佳的生育年齡。最后終于明白,婚后一兩年不孕,很可能就是不孕癥,這其中高達60余種的不孕不育因素證實,等待與羞澀并不會成為催生寶寶的意外驚喜。
臨床醫學統計,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多達60余種,其分類與占比率主要包括:
由排卵原因導致的不孕占25%-30%
由盆腔原因導致的不孕占30%-40%
由男性原因導致的不育占25%-30%(包括遺傳性疾病、內分泌功能障礙、生殖器官感染、性功能障礙等)
由免疫原因導致的不孕不育占10%-20%
由生殖道或器官發育異常原因導致的不孕不育約占0.1%
由不明原因導致的不孕不育占10%-20%
目前,在眾多的不孕不育原因中,根據臨床檢查結果,其主要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輔助生殖治療。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臨床上常用于輕度的輸卵管性不孕、子宮內異癥以及多囊卵巢綜合征與卵巢炎等引起的排卵問題等,而對于中重度的生殖疾病,如輸卵管堵塞、嚴重閉鎖,卵巢不排卵,男性不射精等,在治療的過程中常常凸顯出治療時間長、效果慢、易復發、難懷孕等弊端,帶給患者巨大的身心創傷,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著眼于輔助生殖技術。
二孩政策疊加嬰兒潮 推動輔助生殖技術廣泛應用
中國社會老齡化催生了嬰兒潮,自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來,眾多有生育需求的夫婦,尤其是35歲以后的大齡女性,不孕不育率更是居高不下,而傳統的治療方式已經經不起因各類婦科病、大齡化導致的卵巢功能低下以及輸卵管人為疏通所帶來的組織性損傷,于是輔助生殖技術快捷、高效的生育方式,成了二胎再生育人群順利達成生育愿望的另一片新天地。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輔助生殖技術的主要范疇包括人工授精(AI )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自然生育需要成熟的卵子和精子,這就必須保證女性的卵巢能夠正常排卵,待排出的成熟卵子與男性成熟精子在輸卵管腔結合形成受精卵后,由輸卵管本身的蠕動功能將該受精卵送入子宮內進行胚胎發育,并最終完成整個孕育過程。也即是說,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甚至任何一個環節的某項功能出現問題,都將難以實現自然孕育。
而輔助生殖技術,能夠帶我們跳過這些繁瑣的生育障礙,不必通過輸卵管或者由男性射精排出成熟精子等生殖路徑,從卵巢提取一顆成熟的卵子,或從男性生精系統提取成熟的精子,經過體外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將該受精卵經人工移植技術放入女性子宮內,完成受孕,生下屬于自己的寶寶。
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的誕生,還在第一、二代的優勢上融入了PGD/PGS,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
第三代試管嬰兒在成功率方面顯著高于第一代、第二代,尤其是針對高齡、卵泡差、卵泡少、不排卵等情況。當然,生理條件、胚胎質量是影響成功率的關鍵,但三代試管嬰兒是在囊胚的基礎上進行移植前檢測,因而成功率更有保障。